当前位置:韶山毛泽东图书馆>新闻资讯当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与红色圣地的精神底蕴相遇,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以一场科技赋能的文化盛宴,为“人工智能时代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研讨会”写下生动注脚。11月7日上午,全国各地图书馆、纪念馆、博物馆行业以及党校、科技领域代表150余人,走进韶山毛泽东图书馆这座浸润着伟人精神的红色殿堂,在数字技术与红色基因的深度交融中,共探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新路径、新答案。

步入图书馆,“科技为翼,文化为魂”的融合理念贯穿始终。作为本次参观的核心亮点,“毛泽东文献数字资源平台”刚于近日上线,特色馆藏文献在AI技术的赋能下完成智能分类与高清数字化采集,指尖轻点即可检索伟人读书批注、珍贵手稿,让文献保护告别“束之高阁”,迈入“可查、可研、可用”的数字化新阶段。
在韶山红色影像厅,科技让红色记忆变得可感可触。这里采用全数字影像交互手段,集中展出珍贵视频影像与文献资料,《永远的怀念》等首次公开的专题片通过高清数字化修复技术重现光彩,伟人音容笑貌鲜活如初。主题陈列区里,互动查询屏、《书魂》交互装置等多媒体设备,将毛泽东“不动笔墨不看书”的治学态度转化为沉浸式体验,让专家们直观感受AI技术如何让“静态史料”变为“动态故事”。

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专家学者们参观了毛泽东读书生活展示区,认真聆听伟人与书籍相伴一生的故事,深切体会“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一日不读”的治学情怀,对毛泽东同志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的精神品格有了更直观的感悟。

面向未来,红色文化保护传承需要更多这样的“韶山实践”——以技术创新筑牢保护根基,以场景创新拓宽传播路径,以价值坚守守住文化初心。技术始终服务于精神内核,从数字化复刻的签名藏书到交互呈现的读书故事,每一处创新都紧扣“传承伟人精神”的核心,实现了技术热度与文化深度的同频共振,让红色基因在数字时代生生不息,让伟人精神在智能浪潮中薪火永续。
Copyright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2008-2022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5078号-2
本网站所有资料,未经许可,任何单位/个人不得私自转载
